生死时速——抢救室颤病人
- 流鼻涕打喷嚏
- 鼻塞鼻痒
- 头痛头晕
- 嗅觉减退
- 喉咙异物感
- 咽干咽痒咽痛
- 咽部有痰
- 打鼾
- 听力减退
- 创伤性鼻出血
- 耳胀耳痛耳痒
- 耳鸣耳闷
- 咳嗽
- 眼睛不适
- 耳聋

近日,神经内一科介入团队与介入科医护人员成功抢救了一名在介入手术中出现两次室颤的患者。
患者为65岁老年女性,因“脑梗死、颈内动脉狭窄”在我科住院治疗。7月16日在介入科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及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手术前期一切顺利,在为患者进行颈内动脉球囊扩张时,患者出现了室颤,心率直线下降,直至为0。在此危急时刻,介入科张绪平主任反应迅速,立刻叫停手术,带领护士冲进手术室,指挥医护人员进行胸外锤击、静推药物治疗,并随时准备进行除颤仪除颤,经过积极处理,患者终于恢复了自主心律,手术继续进行。放置颈内动脉支架时,患者再一次出现了室颤,张主任及其团队再一次对患者进行了紧急心肺复苏,患者又一次转危为安。
颈动脉窦内分布了大量的压力感受器,日常功能是参与调控血压,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颈动脉窦内的压力感受器将压力信号通过窦神经汇入舌咽神经后传入脑干孤束核,通过下丘脑间接调控交感和复交感神经,从而影响心脏和血管的活动,维持血压的稳定。简单一句话归纳:把动脉窦比作扳机,把心脏和血管比作手枪里的子弹,刺激动脉窦就好比扣动扳机,会造成心脏和血管的活动发生剧烈的变化。颈内动脉进行手术时,不可避免的会压迫颈动脉窦,造成患者出现血压降低、心律失常等表现。一旦术中患者出现室颤的信号,介入科医护人员要立即冲进手术室为患者除颤,慢一步对病人而言都是性命攸关。
多年来,神经内一科在郝茂林主任的带领下,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外出进修、专业技能培训、疑难病例讨论、科室业务学习、实战演练等,不断夯实内涵质量,提升专业技能水平,服务于广大病患。
下一篇:不辱使命—急诊介入栓塞颅内动脉瘤



